第一章 血海深仇
"宁儿,快走!"
姜宁永远记得那个夜晚,娘亲将她推入密道时凄厉的喊声。十岁的她蜷缩在黑暗的密道中,透过缝隙看到父亲被乱刀砍死,娘亲被拖走时绝望的眼神。整个姜府三十八口,一夜之间化为血海。
"小姐,别出声。"忠仆老周捂住她的嘴,硬是将她的哭声按回喉咙。他们在密道中躲了三天,直到外面的杀戮声彻底消失。
十年后,姜宁站在悬崖边,冷风猎猎,吹动她束起的长发。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哭泣的小女孩,而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"玉面修罗"。
"老周,查清楚了吗?"姜宁的声音比山风还冷。
身后,白发苍苍的老仆躬身道:"小姐,当年带兵屠我姜家的,正是如今的兵部尚书赵明德。他明日将在府中设宴庆贺五十大寿。"
姜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眼中寒光乍现:"好得很,寿宴变丧宴,正合我意。"
第二章 初次复仇
赵府张灯结彩,宾客如云。赵明德红光满面,接受着各方贺礼。没人注意到,一个端着贺礼的小厮悄然混入府中。
姜宁易容成送酒的小厮,低头穿过热闹的前厅。她腰间暗藏软剑,袖中藏毒,每一步都计算得精确无比。
"大人,这是西域进贡的葡萄美酒,特来献上。"姜宁跪在赵明德面前,声音谦卑。
赵明德哈哈大笑:"好!呈上来!"
就在姜宁起身递酒的瞬间,她袖中银光一闪,一根细如牛毛的毒针已刺入赵明德手腕。赵明德脸色骤变,却强撑着没有叫出声。
"你们都退下,我要单独品酒。"赵明德挥手屏退左右。
待众人退去,赵明德猛地抓住姜宁手腕:"你是谁?"
姜宁冷笑一声,撕下易容面具:"赵大人,十年不见,可还记得姜家血案?"
赵明德瞳孔骤缩:"你...你是姜家的余孽!"
"余孽?"姜宁眼中杀意暴涨,"我是来索命的修罗!"
她一把掐住赵明德喉咙,将他拖入内室。赵明德想要呼救,却发现浑身麻痹,连声音都发不出来。
"这一针叫'阎王笑',中者全身麻痹,却能清晰感受每一分痛苦。"姜宁抽出软剑,剑尖轻轻划过赵明德的脸颊,"当年你杀我全家三十八口,今日我要你尝尝什么叫生不如死。"
赵明德眼中终于露出恐惧,他挣扎着挤出几个字:"不...不是我...主谋..."
姜宁剑尖一顿:"谁?"
"是...杜..."赵明德突然口吐黑血,竟是咬碎了藏在牙中的毒囊。
姜宁脸色大变,急忙点他穴道,却为时已晚。赵明德临死前露出诡异的笑容:"你...永远...找不到...他们..."
"该死!"姜宁怒极,一剑斩下赵明德头颅。就在此时,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"大人!有刺客闯入府中!"
姜宁迅速将赵明德的头颅包好,从窗口跃出。她刚落地,就看见数十名侍卫举着火把围了过来。
"在那里!抓住她!"
姜宁冷笑一声,袖中飞出数十枚银针,前排侍卫应声倒地。她身形如鬼魅,几个起落就翻出了赵府高墙。
第三章 身份揭露
回到藏身的破庙,姜宁将赵明德的首级摆在父母灵位前。
"爹,娘,女儿已手刃一仇人。但事情没那么简单,背后还有主谋。"她跪在灵前,眼中泪光闪烁,"女儿发誓,一定查清真相,让所有仇人血债血偿!"
老周匆匆进来:"小姐,不好了!全城都在搜捕刺客,您的画像贴满了大街小巷!"
姜宁眉头紧锁:"看来赵府有高手,竟能看破我的易容。"
"不仅如此,"老周神色凝重,"老奴刚刚查到,赵明德死前说的'杜',很可能指的是当朝丞相杜如晦。"
"杜如晦?"姜宁震惊,"他与我爹曾是同窗好友,怎会..."
老周叹息:"小姐,官场如战场。杜如晦如今权倾朝野,当年却只是个小官。老奴怀疑,姜家灭门背后,藏着更大的阴谋。"
姜宁沉思片刻,突然抬头:"老周,我要夜探丞相府!"
当夜,姜宁换上夜行衣,潜入守卫森严的丞相府。她轻功卓绝,如一片落叶飘入内院。正要寻找杜如晦的书房,却听见假山后传来低语。
"赵明德已死,那丫头下一个目标必是大人。"一个阴冷的声音说道。
"哼,区区江湖女子,也敢与朝廷为敌?"另一个声音冷笑道,"传令下去,放出消息,就说先帝遗孤藏在城西破庙,引她上钩。"
姜宁心头一震,先帝遗孤?这与她姜家血案有何关联?
突然,一只手从背后捂住她的嘴。姜宁本能地肘击身后,却听见熟悉的声音:"小姐,是我!"
老周拉着她迅速离开危险区域,低声道:"小姐,我们中计了!杜如晦早知您会来,已布下天罗地网!"
姜宁咬牙:"但我听到了重要消息,他们说先帝遗孤..."
老周脸色骤变,拉着姜宁飞快离开丞相府。回到安全处,老周突然跪下:"小姐,老奴有事隐瞒多年,今日不得不说了。"
姜宁心头涌起不祥预感:"什么事?"
"小姐您...并非姜家亲生。"老周老泪纵横,"您是先帝与宫女所生之女,当年宫变,先帝将您托付给姜大人抚养。杜如晦为保当今太后——他亲生女儿的后位,才下令灭口..."
姜宁如遭雷击,踉跄后退:"不...这不可能..."
"小姐请看这个。"老周从怀中取出一块龙纹玉佩,"这是先帝留给您的信物,姜大人临终前交给老奴保管,嘱托待您成年再告知真相。"
姜宁颤抖着接过玉佩,脑中一片混乱。她二十年的人生,竟是一场精心编织的谎言?
第四章 终极对决
"所以,我的复仇...远不止为姜家..."姜宁握紧玉佩,眼中燃起新的火焰,"更是为先帝,为我自己!"
老周忧心忡忡:"小姐,杜如晦权势滔天,单凭我们..."
"不,我有办法。"姜宁冷静下来,"既然他们要引我去城西破庙,我们就将计就计。"
次日,姜宁故意在城中露面,引追兵前往城西。她且战且退,最终退入破庙。追兵涌入,却只见姜宁站在庙中,手持龙纹玉佩。
"我乃先帝之女,尔等敢对皇室血脉不敬?"姜宁厉声喝道。
追兵面面相觑,一时不敢上前。就在此时,庙外传来一声长笑:"好一个先帝之女!可惜,死人是做不了公主的!"
杜如晦在重兵护卫下走入破庙,六十余岁的老者,眼中却闪烁着毒蛇般的冷光。
姜宁冷笑:"杜丞相,终于见到你了。"
杜如晦眯起眼睛:"丫头,你以为凭一块玉佩就能翻天?今日就让你与你那短命的爹团聚!"
他一挥手,数十名黑衣杀手从四面八方涌出。姜宁早有准备,袖中暗器齐发,同时身形如电,直取杜如晦。
"保护丞相!"
混战中,姜宁剑法凌厉,每一剑都带走一条性命。但杀手实在太多,她渐渐力竭。就在危急时刻,庙顶突然坍塌,老周带着一队蒙面人杀入。
"小姐,走!"
姜宁却充耳不闻,眼中只有杜如晦。她拼着肩头中剑,一剑刺向杜如晦心口。杜如晦大惊失色,仓促间拉过身旁侍卫挡剑。
"老贼!"姜宁怒喝,变招横扫,削去杜如晦一臂。
杜如晦惨叫着倒地:"拦住她!拦住她!"
姜宁正要结果杜如晦性命,突然一声威严的喝令传来:"住手!"
全场为之一静。只见庙门外,身着龙袍的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缓步而入。
"陛下!"杜如晦如见救星,"此女刺杀朝廷命官,罪不容诛!"
皇帝冷冷扫了杜如晦一眼,却走向姜宁:"你手中的玉佩,可否给朕一看?"
姜宁警惕地后退半步,老周急忙低声道:"小姐,不可违抗圣命。"
姜宁犹豫片刻,终将玉佩呈上。皇帝仔细端详,突然热泪盈眶:"皇妹...朕终于找到你了..."
第五章 身份反转
"什么?"姜宁和杜如晦同时惊呼。
皇帝挥手,御林军立刻将杜如晦拿下。他亲自扶起姜宁:"二十年前宫变,先帝遇害,你被忠臣救出。这些年,朕一直在寻找你的下落。"
姜宁脑中一片混乱:"陛下...我..."
"不必多礼。"皇帝温和地说,"你身上流着皇室血脉,是朕的亲妹妹。这些年你受苦了。"
杜如晦面如死灰:"陛下,此女来历不明..."
"闭嘴!"皇帝怒喝,"杜如晦,你谋害先帝血脉,罪该万死!来人,押下去!"
姜宁看着这一切,恍如梦中。她的复仇,她的身份,一切都在一天之内天翻地覆。
"皇妹,随朕回宫吧。"皇帝柔声道,"朕会还你公主尊荣,也会为姜家平反。"
姜宁却后退一步:"陛下,民女习惯了江湖生活..."
皇帝叹息:"朕明白你需要时间。但记住,你不再是孤身一人了。"
离开破庙时,姜宁回头望了一眼被押走的杜如晦。老仇人眼中竟闪过一丝诡异的笑意,让她心头一紧。
"小姐,怎么了?"老周问道。
姜宁摇摇头:"没什么...只是觉得,这一切似乎太顺利了..."
她握紧玉佩,望向皇宫方向。新的身份,新的谜团,她的复仇之路,似乎才刚刚开始...
第六章 宫廷初入
"永宁公主到——"
尖细的宣喝声在朱红宫门前回荡。姜宁站在鎏金铜钉的宫门下,一身素白锦袍,腰间悬着那枚龙纹玉佩。十日前那场血战仿佛还在眼前,今日她却要以先帝遗孤的身份踏入这九重宫阙。
"小姐...不,公主殿下,该入宫了。"老周在她身后小声提醒,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。
姜宁微微颔首,迈步跨过那道高及膝盖的门槛。脚下金砖墁地,眼前殿宇巍峨,远处宫女太监跪了一地。这般阵仗,比她想象中还要盛大。
"皇妹。"
一道明黄身影从銮驾上步下,皇帝面带微笑向她走来。姜宁下意识地要跪,却被皇帝亲手扶住。
"自家人不必多礼。"皇帝温声道,却让姜宁浑身不自在。那夜在破庙中,皇帝眼中闪过的算计她看得分明,此刻的亲切反倒令人生疑。
"谢陛下。"姜宁垂眸,掩饰眼中的警惕。
皇帝亲自引她穿过重重宫门,沿途介绍各处宫殿。姜宁看似恭听,实则暗中记下宫中布局与守卫轮换。多年的江湖生涯让她养成了随时准备脱身的习惯。
"这座长乐宫今后就是皇妹的居所。"皇帝停在一座精巧的宫殿前,"朕已命人重新布置过,若有不合心意之处,尽管告诉内务府。"
姜宁抬眼望去,只见殿前跪着两排宫女太监,约莫二十余人。她眉头几不可察地一皱——这么多人,难保没有各方眼线。
"陛下厚爱,永宁愧不敢当。"她福了福身,"只是永宁习惯清净,可否..."
皇帝了然一笑:"朕明白。李德全,留下四个伶俐的伺候,其余都撤了吧。"
总管太监连忙应声安排。姜宁心中稍安,至少表面上皇帝给了她选择的余地。
入殿安顿后,姜宁遣退所有宫人,只留老周在侧。
"老周,你可觉得陛下态度转变得太快?"她压低声音问道。
老周沉吟片刻:"殿下如今身份不同,陛下示好也在情理之中。只是..."
"只是什么?"
"老奴总觉得,陛下对杜如晦的处置太过干脆。"老周皱眉道,"杜如晦门生故旧遍布朝野,陛下却直接将他下狱,不怕朝局动荡?"
姜宁眼中精光一闪:"除非...陛下早有准备,或者杜如晦的价值已经用尽。"
她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金碧辉煌的乾元殿,那是皇帝日常理政之所。权力中心的漩涡正将她一点点卷入,而她甚至还没看清敌人的真面目。
"老周,我要你办两件事。"姜宁转身,声音冷峻如刀,"第一,查清杜如晦在狱中的情况;第二,找出当年参与姜家灭门的其他凶手。"
老周躬身:"老奴这就去办。不过殿下在宫中务必小心,尤其是..."
"太后。"姜宁接话,眼中寒芒闪烁,"杜如晦的亲生女儿,当今圣上的母后。"
第七章 太后刁难
三日后,姜宁首次以公主身份参加宫宴。
"永宁公主到——"
随着太监的宣喝,殿内交谈声戛然而止。数十道目光齐刷刷射来,有好奇的,有审视的,更多的是不加掩饰的敌意。
姜宁面不改色,缓步入殿。她今日着一袭湖蓝色宫装,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步摇,素雅中透着不容侵犯的贵气。这是老周特意为她挑选的装扮——既不过分张扬,也不失皇室气度。
"儿臣参见母后。"姜宁向端坐在上首的太后行礼,动作标准得挑不出错处。
太后杜氏约莫五十岁上下,保养得宜的面容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美貌,只是那双眼睛冷得像毒蛇的信子。她慢条斯理地品着茶,仿佛没听见姜宁的问安。
殿内气氛顿时凝固。姜宁保持着行礼的姿势,纹丝不动。她能感觉到周围妃嫔命妇们幸灾乐祸的目光,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。
足足过了半盏茶时间,太后才像是刚发现她似的:"哟,这是谁啊?怎么跪在这儿?"
"回母后,儿臣永宁,特来向母后请安。"姜宁声音平静。
太后冷笑一声:"永宁?本宫怎么不记得先帝还有这么个女儿?"
殿内响起几声压抑的轻笑。姜宁直起身,目光如电扫过那些偷笑的人,吓得她们立刻噤声。
"母后不记得也正常。"姜宁不卑不亢,"毕竟儿臣出生不久就遭奸人所害,流落民间二十年。"
她特意在"奸人"二字上加重语气,果然看见太后手腕一颤,茶水溅出几滴在她华丽的朝服上。
"放肆!"太后猛地拍案,"你这是在指责本宫?"
姜宁故作惶恐:"儿臣不敢。只是陈述事实罢了。"
"好一张利嘴!"太后眼中怒火更盛,"来人,给本宫掌嘴!"
两名膀大腰圆的嬷嬷立刻上前。姜宁眼中寒光一闪,正要动作,忽听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:
"皇上驾到——"
所有人慌忙跪迎。皇帝大步走入,看见殿内情形,眉头微皱:"这是怎么了?"
太后抢先道:"皇上,你这'妹妹'好生无礼,刚入宫就敢顶撞本宫!"
皇帝看向姜宁:"皇妹,可有此事?"
姜宁福身:"回陛下,永宁只是回答母后问话,绝无冒犯之意。若有不妥,甘愿受罚。"
她低着头,却能感觉到皇帝探究的目光在她和太后之间来回扫视。
"罢了。"皇帝最终道,"皇妹初入宫廷,规矩还不熟悉。母后大人大量,就别与她计较了。"
太后脸色阴沉,却不好驳皇帝面子,只得冷哼一声作罢。
宴席间,姜宁安静地用膳,暗中观察着太后的一举一动。当太后抬手夹菜时,姜宁敏锐地注意到她手腕内侧有一个小小的青色刺青——那是一朵三瓣梅花的形状。
姜宁瞳孔骤缩。这个刺青她太熟悉了!当年屠杀姜家的黑衣人,手腕上都有同样的标记!
"殿下?您怎么了?"身旁宫女小声询问。
姜宁这才发现自己手中的筷子已被捏断。她强自镇定:"无碍,换双新的来。"
宴席结束后,姜宁婉拒了几位嫔妃同游御花园的邀请,独自回到长乐宫。她刚踏入殿门,老周就匆匆迎上来。
"殿下,老奴查到重要线索!"
姜宁挥手屏退左右,低声道:"说。"
"杜如晦在狱中并不安分,每日都有密信传出。老奴买通狱卒,截获了其中一封。"老周从袖中取出一张小纸条。
姜宁展开一看,上面只有寥寥数字:"北境事急,速按计划行事。"
"北境..."姜宁眉头紧锁,"最近北境有何动静?"
老周神色凝重:"老奴打听过了,北境三州近来确有叛乱迹象,守将连发八道急报求援,朝廷却迟迟未派兵。"
姜宁心头一震:"杜如晦在狱中还能遥控朝政?除非..."
"除非朝中还有他的同党,而且地位不低。"老周接话。
姜宁沉思片刻,突然问道:"陛下近日可有异常举动?"
"这..."老周犹豫了一下,"听说陛下昨日秘密召见了镇北将军,但今早朝会上,镇北将军却称病未至。"
姜宁眼中精光闪烁:"有意思...看来我们英明的陛下,也不是全无准备啊。"
第八章 北境密报
夜深人静,姜宁换上夜行衣,悄然离开长乐宫。她轻功卓绝,几个起落就避开了巡逻的侍卫,来到一处偏僻的宫墙下。
这里是她与老周约定的碰头地点。不多时,老周带着一个黑衣人匆匆而来。
"殿下,这位是北境来的信使,有要事禀报。"
黑衣人跪下:"公主殿下,小人奉镇北将军之命,特来送信。"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。
姜宁接过,就着月光细看。信中详细记述了北境叛乱的异常之处——叛军装备精良,战术娴熟,完全不似普通乱民。更可疑的是,叛军中有人佩戴着与朝廷禁军相同的制式兵器。
"果然如此..."姜宁冷笑,"杜如晦这是要借北境叛乱,行谋逆之事!"
她刚要询问更多细节,突然耳朵一动,低喝道:"有人!"
三人迅速隐入阴影。片刻后,一队侍卫举着火把经过,为首的赫然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太监李德全。
"仔细搜!陛下说了,任何可疑人物都不能放过!"李德全尖声命令。
待侍卫队远去,姜宁眉头紧锁:"陛下为何突然加强戒备?莫非..."
老周脸色一变:"难道陛下发现信使入宫了?"
姜宁摇头:"不像。若是抓信使,不会派李德全亲自出马。"她转向黑衣人,"你立刻离宫,告诉镇北将军,务必坚守待援,切勿轻举妄动。"
黑衣人领命而去。姜宁与老周也分头返回,以免引起怀疑。
回到长乐宫,姜宁刚换好寝衣,就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"公主殿下,陛下急召!"宫女在门外慌张禀报。
姜宁心头一凛,却不动声色:"知道了,更衣后便去。"
她迅速将北境密信藏入贴身的暗袋,换上一袭素色宫装,随引路太监前往乾元殿。
殿内灯火通明,皇帝背对着门站在御案前,身影被烛光拉得很长。
"臣妹参见陛下。"姜宁行礼。
皇帝缓缓转身,脸上表情莫测:"皇妹深夜未眠,是在等什么吗?"
姜宁心头一跳,面上却一片茫然:"陛下何出此言?臣妹只是习惯晚睡罢了。"
"是吗?"皇帝踱步到她面前,突然一把抓住她手腕,"那这是什么?"
姜宁低头一看,顿时血液凝固——她的袖口不知何时沾上了一小片青苔,正是方才在偏僻宫墙下蹭到的!
"臣妹..."
"够了!"皇帝厉声打断,"朕原以为你是个明白人,没想到你如此不识抬举!"
姜宁知道掩饰无用,索性抬头直视皇帝:"陛下既然派人跟踪臣妹,想必已经知道北境之事了?"
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随即冷笑:"果然聪明。不错,朕早已知晓杜如晦的阴谋,也派了密探监视你。朕只是没想到,你会与镇北将军暗通款曲。"
"陛下误会了。"姜宁不卑不亢,"臣妹只是偶然截获杜如晦密信,担心北境有变,才..."
"才私自联络边关大将?"皇帝声音危险地上扬,"皇妹,你这是要谋反吗?"
姜宁心头警铃大作。皇帝这是要借题发挥,治她个谋逆之罪?
"陛下明鉴。"她突然跪下,"臣妹若有二心,又怎会将杜如晦的罪证亲手交给陛下?臣妹所做一切,都是为了揪出真正的叛逆!"
"哦?"皇帝挑眉,"那你可查出什么了?"
姜宁心念电转,决定赌一把:"臣妹发现,太后手腕上有三瓣梅花刺青,与当年屠杀姜家的凶手相同!"
皇帝脸色骤变:"你确定?"
"千真万确。"姜宁斩钉截铁,"臣妹怀疑,杜如晦与太后不仅谋害了先帝血脉,如今更想借北境叛乱打败皇权!"
殿内陷入死寂。良久,皇帝长叹一声:"皇妹请起。此事...比你想的还要复杂。"
姜宁起身,警惕地看着皇帝。只见他从御案抽屉中取出一封密函,递给她。
"看看吧,这是今早刚从北境加急送来的。"
姜宁展开一看,顿时如遭雷击——信中说,叛军中发现了杜如晦的私印,还有他与北戎往来的密信原件!
"这...杜如晦竟敢通敌卖国?"姜宁震惊不已。
皇帝面色阴沉:"不仅如此。朕怀疑,二十年前的宫变,也是他与北戎勾结所为。"
姜宁脑中一片混乱。如果真是这样,那姜家灭门、她流落民间,都只是这场巨大阴谋中的一环?
"陛下打算如何处置?"她谨慎地问道。
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"明日早朝,朕要当众审判杜如晦。皇妹既然与此案有关,也一同出席吧。"
姜宁低头应允,心中却疑虑重重。皇帝态度转变得太快,其中必有蹊跷。
第九章 身份质疑
次日清晨,钟鼓齐鸣,百官入朝。
姜宁身着正式朝服,站在大殿一侧专门为皇室女眷设置的珠帘之后。透过珠帘,她看见杜如晦被五花大绑押上殿来,昔日权倾朝野的丞相,如今蓬头垢面,狼狈不堪。
"杜如晦,你可知罪?"皇帝厉声喝问。
杜如晦抬头,眼中竟无惧色:"老臣不知犯了何罪,请陛下明示。"
"通敌卖国,谋害先帝,屠戮忠良,哪一条不够你满门抄斩?"皇帝怒拍龙椅。
朝堂上一片哗然。杜如晦却突然大笑起来:"陛下要杀老臣,何须罗织这些罪名?只是老臣有一事不明——陛下为何要认一个江湖女子为妹,让她玷污皇室血脉?"
姜宁心头一紧,知道杜如晦这是要反咬一口。
果然,杜如晦继续道:"此女来历不明,仅凭一块玉佩就自称先帝血脉,实乃大逆不道!老臣请求陛下明察!"
部分朝臣开始窃窃私语,显然被杜如晦的话动摇了。姜宁握紧拳头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。
"放肆!"皇帝怒喝,"永宁公主的身份朕已确认无疑。杜如晦,你休要转移话题!"
就在此时,珠帘另一侧传来太后的声音:"皇上,本宫也觉得此事蹊跷。先帝从未提过有私生女流落民间,怎会突然冒出个公主来?"
姜宁转头,看见太后在宫女搀扶下走入大殿,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冷笑。
"母后..."皇帝眉头紧锁,"此事朕已有决断。"
太后却不依不饶:"皇室血脉岂能儿戏?本宫提议滴血验亲,以辨真伪!"
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。姜宁看向皇帝,发现他眼中闪过一丝犹豫。这个细微的表情让她心头一沉——皇帝对她的身份其实也没有十足把握!
"陛下,"姜宁主动走出珠帘,声音清亮,"臣妹愿意滴血验亲,以证清白。"
她这一举动,反倒让太后和杜如晦愣了一下。皇帝沉吟片刻,点头应允。
太监很快准备好清水和银针。皇帝亲自刺破手指,滴血入水;姜宁也照做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碗清水中。
两滴血缓缓靠近...最终融为一体!
"这不可能!"太后失声尖叫。
杜如晦面如死灰:"一定是妖术!陛下明鉴啊!"
皇帝长舒一口气,脸上露出笑容:"众卿都看见了?永宁公主确系先帝血脉,毋庸置疑!"
大部分朝臣纷纷跪拜称贺。姜宁却注意到,皇帝的笑容未达眼底,而太后眼中的怨毒几乎化为实质。
"杜如晦,你还有何话说?"皇帝冷声问道。
杜如晦突然狞笑起来:"陛下以为赢了?殊不知真正的游戏才刚刚开始!北境的烽火,会烧尽这虚伪的太平!"
皇帝大怒:"拖下去,凌迟处死!"
侍卫上前拖拽杜如晦,他却突然挣脱束缚,从袖中掏出一把匕首,直扑姜宁!
"去死吧,贱人!"
姜宁早有防备,身形一闪,反手一掌击在杜如晦胸口。这一掌蕴含她十成功力,杜如晦当场口吐鲜血,倒地不起。
"保护陛下!"侍卫们一拥而上,却见杜如晦已经气绝身亡,嘴角还挂着诡异的笑容。
朝堂上一片混乱。姜宁退到一旁,心中疑云密布。杜如晦临死前的表现太过反常,仿佛...仿佛是在故意求死?
"皇妹受惊了。"皇帝走过来,关切地说道,"今日多亏你机警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"
姜宁勉强一笑:"为陛下分忧,是臣妹的本分。"
皇帝点点头,突然压低声音:"今晚子时,朕在藏书阁等你。有要事相商。"
姜宁心头一跳,面上却不动声色:"臣妹遵旨。"
回到长乐宫,姜宁立刻召来老周,将朝堂上发生的事一一告知。
"殿下,此事蹊跷。"老周眉头紧锁,"杜如晦这等老狐狸,怎会如此轻易就范?"
姜宁点头:"我也觉得其中有诈。尤其是陛下约我今晚密谈..."
老周脸色大变:"殿下不可独往!老奴随您一起去。"
"不,你另有任务。"姜宁沉声道,"我要你去查太后的底细,特别是她手腕上那个三瓣梅花刺青的来历。"
老周领命而去。姜宁独自坐在窗前,望着渐渐西沉的落日,心中隐约有种预感——今晚的会面,将揭开一个惊天秘密。
第十章 惊天秘密
子时将至,姜宁悄然离开长乐宫,借着夜色的掩护向藏书阁潜行。她腰间暗藏软剑,袖中备有暗器,做好了应对任何意外的准备。
藏书阁是宫中收藏典籍之所,平日守卫森严,今夜却异常安静。姜宁轻巧地翻窗而入,落地无声。
阁内烛火微弱,书架投下长长的阴影。姜宁警惕地环视四周,没有发现皇帝的身影。
"陛下?"她轻声呼唤。
没有回应。
姜宁皱眉,正欲退出,突然听见顶层传来轻微的响动。她悄无声息地登上楼梯,来到顶层一间密室门前。
门缝中透出微光。姜宁贴在门上,听见里面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。
"陛下在里面吗?"她试探着问道。
翻页声戛然而止。片刻后,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:"进来吧。"
姜宁推门而入,却愕然发现——密室内不是皇帝,而是太后杜氏!
"很意外?"太后冷笑,"你以为是谁约你来此?皇帝?"
姜宁瞬间明白自己中计了,手已按上腰间软剑:"太后深夜相邀,有何贵干?"
太后不慌不忙地品着茶:"别紧张,本宫若要害你,不会亲自出面。"她指了指对面的座位,"坐吧,有些事,是时候让你知道了。"
姜宁警惕地站在原地:"太后有话直说。"
"你不想知道先帝真正的死因吗?"太后突然问道,"或者,你不好奇为什么杜如晦一定要杀你全家?"
姜宁心头一震,却强自镇定:"太后若想说,自然会说。"
太后轻笑一声:"果然聪明。不错,本宫今夜就是要告诉你真相——一个连皇帝都不知道的真相。"
她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帛,推到桌边:"先帝遗诏,你自己看吧。"
姜宁迟疑片刻,终是上前拿起绢帛。当她看清上面的内容时,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——
"朕自知命不久矣,特立此诏:太子非朕亲生,乃杜如晦与其女杜氏(即当今太后)私通所生。朕当年为社稷稳定,不得不认下此子。然杜氏一族狼子野心,今又欲害朕与宫女所生之真血脉永宁。特命姜爱卿密护永宁出宫..."
姜宁脑中轰然作响,眼前一阵发黑。当今皇帝...竟然不是先帝亲生?而她是先帝唯一血脉?!
"现在明白了吗?"太后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,"杜如晦杀你全家,是因为姜大人知道这个秘密。而皇帝认你为妹,是为了稳住你,等北境事毕再除掉你。"
姜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:"太后为何要告诉我这些?"
"因为本宫与杜如晦早已决裂。"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恨意,"他为了权力,连亲生女儿都可以牺牲。本宫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。"
她突然撸起袖子,露出手腕上的三瓣梅花刺青:"这个标记,是'梅花卫'的象征,杜如晦的秘密组织。当年屠杀姜家的就是他们。但现在,本宫要毁了杜如晦的一切!"
姜宁心中警铃大作:"太后想要什么?"
"合作。"太后直视姜宁,"你有先帝血脉,本宫有朝中人脉。我们一起,可以废掉那个野种皇帝,让你登上皇位!"
姜宁震惊地看着太后,终于明白她的野心有多大。这不是简单的复仇,而是一场打败皇权的阴谋!
"我若不答应呢?"姜宁冷声问道。
太后笑了:"那本宫只好将这份遗诏公之于众。届时,无论皇帝还是朝臣,都不会容你这个正统继承人活着。"
姜宁握紧拳头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。她终于明白杜如晦临死前那个诡异笑容的含义——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圈套,而她,正一步步走入陷阱中心...
更新时间:2025-06-11 17:47:26